千千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王彦在书院内作歌一曲,引得书院内诸多学子心中一片共鸣,纷纷欲投笔从戎,从军报国。

王朝聘在听完王彦唱第一段词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所以他与王介之相视苦笑,或许他们很快就无徒可授矣。

古语云,“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书院中两百名学子寒窗苦读,本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考取功名,报效朝廷。

如今胡虏南侵,家国危亡,他们弃文从武,有何不可呢?

王彦位居楚国公,官居极品,学子投到他的麾下,远比在书院中读书,然后再走一步一步的科举之路,要更加容易进入官场,实现抱负,所以王朝聘与王介之都没有出言阻止。

古人尊师重教,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奉于中堂,《国语》有云,“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所以,师生关系,乃是最为可靠的关系之一。

王彦位居高位,掌握一方,但其毕竟为官之日上短,身边缺乏心腹人才,王朝聘同王介之乃在座两百名学子的恩师,他们两人因为年岁的关系,不能辅助王彦,但这两百名弟子却可以成为王彦值得信奈的一大助力。

离开衡阳时,书院中两百名学子,有近一百八十人相随,正好于王氏的二十名子弟编在一起。

这些学子,对于王彦来说,可是难得的人才,明时武人地位不高,能识文断字的简直是凤毛菱角,而现在军中许多事物都需要文士来处理。

如操炮之事,如后勤管理又如军功赏罚,都需要文人,所以现在有这样一群文人士子的加入,对王彦而言,却可以使得许多工作,更容易胜任起来。

对于这批士子,王彦决定好好培养,但邝露与武院都留在广州,并没有随王彦出征,所以他便只有先将这两百名士子编为亲卫,留在身边亲自教导。

因为学子之事,王彦在衡阳多留了一日,于二十八日才启程北上。

自衡阳往长沙的路上,因为有湘水之便,王彦便弃马上船,顺江而下。

这时立于他身边的谢旷终于有了机会,他向王彦作揖一礼后,诚恳道:“国公,在下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国公成全。”

王彦本注视着湘水两岸的风采,闻语不由回过头来,他这几日与谢旷相谈甚多,自然知道他的一些想法,“道武可是想要从军?”

谢旷微微一愣,随即一抱拳,“还望国公成全。”

王彦却沉吟片刻后才道:“道武乃谢文正公之孙,世代书香,又有举人功名在身,只需在为本督幕僚期间,积累一些经验,不需几年就可为封疆之吏,而此时从军,却要为士林之人不耻,而且还要历经战阵凶险,尚不知前途何在,道武觉得值否?”

大明重文轻武之风由来日久,文臣地位远高于武将,虽说如今已是乱世,但观念的转变,却要一定时间,而且王彦确实看到了谢旷的才华,准备将他培养成管理地方的人才,所以将心中想法说了出来,希望他能看清自己的选择,走一条稳妥的道路。

谢旷闻语后,却没有动摇,显然这几日已经仔细权衡过得失,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国公爷的好意,在下心领了,但在下已经决定弃文从武,在沙场上报效大明。”

王彦显然也料到了他的回答,因而并不感到惊讶,而是点了点头,然后看着他问道:“道武能告知本督,你心中的想法吗?”

谢旷见此,先是一喜,而后答道:“天下间能治理地方的文臣多的是,但能够带兵打仗的儒将却少之又少。此国家危亡之际,正须武将扫平天下之时,而国朝历来重文轻武,使得军中吸引不到人才,军队难有战力。今我以举人之身,投身军中,除了能亲手杀虏之外,便想给世人看看,从军并非什么贱业,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军中,从而使武人的地位上升,使军队更有战力。”

大明朝一向以文统武,正二品的袁崇焕矫杀位居武将极品的毛文龙,就能不报朝廷,将堂堂的江东大帅直接杀害,这其中除了袁崇焕的个人原因之外,武将地位受文官压制,也是一个方面。

如今乱世降临,武将地位必然有所提升,王彦对此也多有思考,他希望武将的地位提升,但却不希望他们都成为江北四镇与左良玉、郑芝龙那样,仅仅是因为靠着手中的兵力,要挟朝廷,来提高他们个人的地位。

这样的提升,对大明朝毫无意义,甚至会使朝廷受武将胁迫,无法统一大局,对抗清廷。

王彦希望的提升,是整个社会对军队的认可,从而慢慢改变军队和武人的地位,他要的是尊重,而不是百姓对官军的恐惧。

这时他听完谢旷之语,心中不禁一阵思索,“道武之言,让本督有豁然开朗之感。以贵人操贱业,从而慢慢改变世人对军队的感观,此法甚为可行也!如果军中多些知大义的儒将,那如刘良佐、刘泽清等临阵倒戈之辈,也必然减少。”

谢旷是文人士大夫,是普通百姓眼中高高在上的存在,是文曲星转世的贵人,但这样的贵人现在都从军了,那百姓对军队的看法,会不会有所改变呢?王彦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贵人操贱业?”谢旷闻王彦之语,不禁微微点头,“国公大人之言甚为有理,其实在下之所以从军,也是看到国公大人以士大夫之身,亲上疆场,为在下做出了表率。”

王彦笑道:“好!既然如此,那就让我等士人,来改变世人对军队的看法吧!现在这两百学子,正好缺个统领,不知道武可愿领之。”

谢旷肃然抱拳,“敢不从命!”

“哈哈~”王彦与谢旷不禁相视而笑,但这时船头的戴之藩却忽然回头呼道:“国公,前面就是长沙了。”

(感谢殊战之伤,书山擒攀蹬,枯港ii,3281等书友的支持,感谢shyion的支持,对于角色,我就自行发挥了。)

喜欢崇祯十七年秋请大家收藏:(www.qianqianwx.com)崇祯十七年秋千千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千千文学推荐阅读: 大唐农王抢救大明朝大唐:我被长乐公主曝光了三国之锻造天下大明帝国之崇祯大帝大唐之驸马万岁开挂在大汉耕耘贞观隋末之大夏龙雀水浒之柴进为王大唐:开局抢了文成公主唐初大才子我到大唐做能婿我要做太孙这个吕布实在太厉害了汉末独行极品帝王三国最强霸主明朝败家子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奋斗在贞观调教大宋从潜伏开始极品佞臣荆轲让我刺秦王书生有种东汉最后一个暴君大秦:开局抓了嬴政和赵云明王天下逍遥小闲人大明开局就登基衣锦大明大唐:我爹也是穿越者穿越三国之董卓传大汉第一太子最强兵王大夏植树人唐月满前川大唐第一世家大明最强败家子至尊妖孽兵王独断大明史上最强军师唐砖无敌妖孽兵王抗战之烽火军医无双庶子抗日小山传奇亮剑:开局助李云龙获意大利炮回到三国做刘禅
千千文学搜藏榜: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唐砖天唐锦绣东国岛津的野望带着商城混大唐抢救大明朝南宋锦衣卫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征程三国之公孙大帝圣心双雄大晋敲钟人南海风云录大宋海贼大唐:无双皇子镇长城十年千夫斩重生之极品小王爷大秦:开局秦始皇上门认亲水浒逍遥传淸和月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大唐绿帽王大唐从救下李二开始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我到大唐做能婿独战三国三国召唤猛将之白马公孙大明墨客阙秦抗日之我为战神开局成了二世祖猎杀鬼子兵大唐:我爹也是穿越者李自成的明末游戏长安末前方之路不迷茫大明从慎重开始蛮兽骑兵万千世界许愿系统王牌兵王穿越之富甲天下穿入抗战影视界我要做太孙当县令的那些年异世崛起传奇大周掘墓人大周昏君三国:我汉室宗亲,开局抢二乔大唐:从手刃李建成开始大秦我扶苏最强暴君顽石结之这波穿越差评
千千文学最新小说: 我真的没想当皇帝啊大宋西门笔记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奋斗在新明朝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李想的北宋重生农门骄开国功贼奉天承运大周权相江山如此多骄铁血骠骑极品皇帝超级大独裁者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抗日之横扫天下猎日神刀血帅吕氏皇朝大宋极品国师远征军之溃兵兄弟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抗日之精英特战队边戎杀手特种兵抗日之兵王纵横宋起波斯湾大唐全才三国之天下霸业明末资本家盗宋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特种兵王霸王新传1558年的天变闯王李自成新传抗战之杀手传奇汉骑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逐鹿大唐第一驸马横行带着警花闯三国明帝1627穿越之纵横大唐三国之帝国崛起农夫三国回到古代当将军